新闻动态>>教育新闻


民办学校招生火爆值得深思


托底是公立教育必须履行的责任,要保公平、保底线、保证儿童的基本受教育权利,但只是起点要求,是最起码的要求。公立教育要牢牢守住立德树人的主线,均衡与优质并行,公平与特色同路,数量与质量兼顾。

6月初正是各地“幼升小”“小升初”的录取关键阶段,近日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今年一线城市的升学状况有些变化,优质公办学校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优质民办学校显得异常火爆。表面看来这种火爆的状况展现的是家长群体选择指向的变化,是对民办、公办学校权衡之后的判断,但实际上民办学校招生异常火爆的背后有暗流涌动,需要认真分析,审慎待之。

家长为什么要选择民办学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买不起昂贵的优质公立学校学区房,二是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读教育质量一般的公立学校,三是认同优质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近几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不断攀升,尤其是优质学校的学区房。高得离谱的学区房价阻断了不少家长对优质公立学校的念头,孩子上学的客观需求自然要寻求另外的途径。

为什么家长宁可付出昂贵学费让自己的孩子读优质民办校,而不选择免费的公立一般校?真的是民办校的教育质量已经远超一般公立校了?其实这倒未必,随着各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一般公立学校的面貌在改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什么家长仍不买一般校的账?客观来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总体而言这种差距仍较为明显,是多年的积淀而成,短期内难以达成真正的均衡,所以相比之下一般学校给家长“欠发展”的感觉。另外,多年来形成的“公立教育是保底的教育,是托底的教育”观念,也在刺激着家长的神经,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托底的学校,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变为托着的“底”。

除了以上原因外,民办学校的教育灵活性也是家长看重的因素之一,但在现实中这种教育灵活性正在蜕变,慢慢变为一种“灰色区域”,而且这种灰色区域已然在冲击和影响着当今的基础教育生态。首先,民办学校可以选择生源,甚至可以提前跨区招生,而公立学校则大多被剥夺了招生权。其次,公立学校正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理,减负、划片、素质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逐渐发挥作用,逐步恢复基础教育应有的生态环境,但部分民办学校却可以“不听行政指令”,承接了公立学校通过减负剥离的应试训练,瞄向考试反复刷题,对学生超前教育、拔苗助长。

还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面对民办校的异军突起,一部分公立校暗度陈仓,利用筹措资金或者学校声望等资源设立民办校,背地里也想在火爆的市场上分一杯羹。比如,有的优质高中公立学校办民办初中校,优质初中校举办民办小学,自招生之初就异常火爆,明眼人自能看出吸引家长的是通过民办跨向高一级优质学校的暗中通道。这种暗中操控的民办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治理,否则将会进一步扩大教育的灰色地带,带来各种不良后果。

民办校的火爆背后诱因很多,需要谨慎思考。作为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逐步规范。民办教育不能专注于打擦边球,逗留在灰色地带,要回归教育规律,遵循教育生态,尊重每个儿童。对于公立学校而言,要借此机会认真反思公立教育的未来走向。

笔者认为,一些人对公立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将本来应该的起点给终点化了,将公办教育理解为托底的教育,并将托底变为了公立教育的终极责任。托底是公立教育必须履行的责任,要保公平、保底线、保证儿童的基本受教育权利,但只是起点要求,是最起码的要求。公立教育要牢牢守住立德树人的主线,均衡与优质并行,公平与特色同路,数量与质量兼顾。公立教育不是一花同开,而是百花齐放,公立教育不是削峰填谷的教育,而是追求教育质量整体不断提升的教育。公立教育应该是胸怀博大、着眼未来的教育,唯有这样,我们坚守的才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作者王凯,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giswjh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7/6/9 11:06:09

四川民办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7501611号-4

主办单位: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维护单位:成都东软学院

电话:028-64888092